动物科学专业:《寄生虫病学—吸虫病—人兽共患吸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3-02-10
false本科(1):
课程名称 |
寄生虫病学 |
授课对象 |
动物科学专业 |
||
授课内容 | 人兽共患吸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 |
课时 |
1.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和毛蚴的形态,致病作用,宿主的免疫作用,病原学诊断方法;熟悉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增强学生交流、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成就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1、教学重点 日本分体吸虫成虫、虫卵和毛蚴的形态; 致病机理(尾蚴性皮炎、童虫损伤肺,成虫代谢产物,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机理,异位寄生和异位损害); 实验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的应用和综合查询。 2、教学难点 免疫(免疫原、伴随免疫、免疫逃避、免疫效应机理)。 |
|||
融入方式 | 首先介绍日本血吸虫的种属、名称的来历、发现和危害,这部分内容引入课程思政有两部分内容:日本血吸虫的发现和中国政府对血吸虫防治的重视。中国政府为什么重视血吸虫防治?因为我国曾是世界上除日本血吸虫感染最严重的国家,刚解放时有1200万日本血吸虫病人(正视历史),但我们国家即使在刚解放时,国家在一穷二白、经济还很落后的年代,就在花大力气防护防治血吸虫,并通过朗诵毛泽东主席的诗词《送瘟神》,体现我国血吸虫危害和防治成就(政府和领导人的重视)。通过讲解日本血吸虫的致病和诊断,引入医德医风教育,作为一名医生对于疾病的认识不仅仅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日本血吸虫致病的学习,不仅要知道日本血吸虫的临床表现,还应掌握致病机理。最后通过日本血吸虫流行和防控的讲解,引出“余江血防精神”,血防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保护人民健康的民生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经过70多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系统的防治策略与措施,许多过去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已经消除或正在被消除,传统寄生虫病(如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显著下降。由于自然、生物、社会等流行因素变化,新型寄生虫病如食源性、输入性及机会性寄生虫病等的病例数增加。我国在防控、消灭寄生虫病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皆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人民卫生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结果。 |
||||
思政元素 | 文化自信 民生观 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爱国主义 语言表达能力 责任感 探究能力 使命感 爱岗敬业 | ||||
思政资源 | 带您了解复殖目裂体科动物日本血吸虫 五位院士带你了解中国防疫抗疫历史—血吸虫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