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3-10-27
false本科(1):
课程名称 |
高级英语 |
授课对象 |
大三年级本科生 |
||
授课内容 | 高级英语 |
课时 |
1.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价值塑造 1)深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重新认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中美政治制度对比,增强对中国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4)了解新时代中国的能源政策; 5)思考“ 为绿色中国为更好的未来我(们)能做什么” 知识传授 通过对文本分析和鉴赏,学生能掌握以下文体特色: 1)语篇特征:以书信体形式非典型性说明文体裁,探讨人与自然关系,新颖独特。
2)结构特征:全文布局清晰合理。第一段开门见山说,“ 我” 欠“ 你” 未出生的孙子一个道歉和一个解释。第二部分(P2-15):道歉和解释(我们给你们留下满目疮痍的世界,源于人类的贪欲,被新技术放大的人性的恶加剧了这一态势)。第三部分(P16-17):祝愿美好世界却忧心忡忡。
3)句法特征:“We know……” 句式贯穿全文,(我们“ 什么都懂” 自以为是,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第 10 段 It is……句式重复 使用五次,揭示地球家园被毁原因:贪婪的人性、自私和加剧不当行为的新技术等等,作者痛心疾首跃然纸上。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了主题。
4)词汇特征:词汇衔接使用娴熟,而词汇变异极为出色,尤其是语境中的新造词令人耳目一新(“It is not a birthright we’ve left you, it’s a birthwrong.”)。
5)修辞手段:丰富的修辞手段如:明喻、暗喻、借代、反语、反问等,使得行文流畅,表现力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能力培养 在学习欣赏本文过程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挖掘线上线下资源,创设多元情境, 促进学生参与、体验、反思和实践,一方面综合训练学生高阶英语听、说、读、写、译 技能和交际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文本的推论性解读与批判性分析,提高学生对名家名篇分析和鉴赏能力。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
融入方式 |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 在导入环节和课文学习第 3 步骤采用讨论;课文第 8 段精读采用讲授法;聚焦世界环境日话题和拓展讨论环节,采用图片及资料直观演示;课外拓展环节布置小组项目活动,采用任务驱动方法。 |
||||
思政元素 |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法治意识 制度自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专业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 创新能力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立德树人 交际能力 社会责任 道路自信 生态环境保护 鉴赏能力 人文精神 仁爱之心 | ||||
思政资源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