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技术专业:《客车电气装置—7.客车轴温报警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2-06-22
false高职(1):
课程名称 |
客车电气装置 |
授课对象 |
铁道车辆技术专业 |
||
授课内容 | 客车安全检测装置与安全教育。 |
课时 |
18.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熟悉车上安全监测装置、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加强安全意识、强化作业流程。
能力目标:
1.了解轴温过高、轮轨滑动的危害;
2.了解轴温报警器、电子防滑器、客列尾装置的基本操作与工作原理;
3.加强安全意识、强化作业流程,为以后的上岗作业打下基础。
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轴温报警器、电子防滑器、客列尾装置的基本操作与工作原理。 |
|||
融入方式 | 1.课前思政导入:
播放铁路安全知识纪录片《失守的防线》。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2008年4月28日发生在胶济铁路上的T195次和5034次客运列车超速脱轨相撞事故的背景、原因,以及由于芯片断供对华为相关业务所带来的影响,了解铁路运输过程中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并普及一些铁路安全知识,树立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2.课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
通过1个学时,让同学们思考讨论,“通过这次事故你想到了什么?”,“这次事故中有多少个人行为的失误使最后的安全防线一步步失守?”“铁路事故会给乘车旅客及其家人带来什么样的严重伤害,又会给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学生讨论后发言。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和发言,老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补充和总结。
利用5个学时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轴温过高、轮轨滑动的危害;了解轴温报警器、电子防滑器、客列尾装置的基本操作与工作原理;加强安全意识、强化作业流程,为以后的上岗作业打下基础。
并通过6课时的实训讲解及练习考核,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学会轴温检测、客车列尾装置等基本的设备操作与应急故障处理。
3.课后总结课程思政目标
大部分学生对于事故的发生过程和原因,以及后续带来的影响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增强了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白铁路行业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营生,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是一个“良心活”;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做到细心细致保证个人和乘车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
||||
思政元素 | 安全意识 团队协作意识 职业使命感 责任感 职业道德 责任与担当 为人民服务 严谨 学习态度 工作态度 | ||||
思政资源 | 课件:铁道车辆技术专业《客车电气装置—客车轴温报警器》 课程标准: 铁道车辆专业《客车电气装置》课程标准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