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服务专业:《客舱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场景应用 |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客舱服务与管理》课程中不时会穿插飞行航线的内容,当涉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讨论港澳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惨痛历史以及两地回归祖国后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以此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绪。 |
|
通识课:《中国精神—第二讲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课程中的应用场景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民族精神是由各个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而成的。它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在5007 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饱受侵略、欺凌和挫折,但仍然在苦难中创造辉煌,比如:传统文化、四大发明、各种历史古迹,还有我们的抗战和奋斗历史。这些都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
|
通识课:《中国精神—第五讲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课程中的应用场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古老的中国焕发新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创新创造的生机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全力追赶时代、勇于引领时代的改革创新大潮。
|
|
戏曲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探索与价值研究—以越剧赏析课程为例中的应用场景 |
中国的传统美学非常重视艺术与道德的结合,从审美中培育良好德行,在社会实践中求得人格的完善。戏曲的创作者“遵循着儒家的美学原则,在反映社会生活时,一方面塑造明君、忠臣、清官、义士……这样一些德性的人格形象,歌颂他们的高尚品质和美好行为,一方面揭露、谴责那些昏君、奸臣、贪官、秽吏、恶棍……戏曲从总体上的立意构思到它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故事结局,无不赋予善恶观念与褒贬扬抑,并对善恶的两个方面,调动一切戏剧的因素用以体现截然分明的情感态度”。戏曲虽然产生于封建社会.但它是时代的镜子、社会的摹本、人生的缩影,其中不仅多是忠孝节义、惩恶扬善之作,而且不乏对世态人情、历史沧桑的表达,展现了社会生活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精神、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戏曲中都有完美的演绎和展现。因此,通过戏曲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的改革,充分挖掘优秀戏曲道德教化的社会功用,将有利于中华优秀戏曲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